时间:2024-11-11
发布单位:
11月8日,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虹口区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制作推出的《志在上海》虹口专题《江湾的历史与风景》播出。《江湾》一书作者、东华大学教授陈祖恩与虹口方志人漫步江湾,讲述江湾历史。
江湾的历史与风景
据1924年出版的《江湾里志》记载“江湾以虬江得名,遂以名镇,故又名小曲江”。江湾市镇始建于宋,距今千余年,所谓“金罗店、银南翔、铜江湾、铁大场”的铜江湾,就是指以江湾镇为核心的江湾地区。曾经的江湾,覆盖了今天的虹口、杨浦、宝山、原闸北地区,包括虹口区江湾镇街道全域,宝山区高境庙地区,杨浦区江湾五角场、新江湾城地区,以及新静安区的部分区域。历史上的江湾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市镇,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民风朴实,物产富饶。
《民国江湾里志》封面
《民国江湾里志》江湾乡图
《民国江湾里志》江湾镇街道图
清末的江湾镇
上海开埠后,江湾镇因其地理位置成为东北门户,外商竞相来此租地办厂,市面日趋繁荣。1897年,淞沪铁路在之前吴淞铁路的基础上修建而成。江湾站成为最忙碌的站台之一。江湾的近代化进程也因此加快,市政设施日趋完善,学校、医院在此汇聚。
淞沪铁路江湾站
江湾的市政设施建设
江湾医院
国立劳动大学
1932年、1937年,在上海相继发生“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在这两场战役中,日军主力都是从宝山登陆,由北往南,进攻上海市区,处于闸北与宝山中点的江湾就体现出重要的战略价值,成为中日双方反复拉锯,战火密集的地方,最终富有江南水乡韵味的古镇,乃至诸多近代化的建设成果都毁于兵燹。
“一·二八”淞沪战役期间,江湾镇损毁严重
被炸毁的国立劳动大学校舍
“八一三”淞沪会战图
中国军队在江湾镇侦察敌情
上海解放后,江湾镇经历了由乡镇向城区的转型。2006年,江湾镇撤销建制,江湾镇街道成立,辖区内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各项民生设施日益健全,居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进入新时代,江湾秉承“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加快城市更新,持续提升民生服务水平,彩虹湾社区成为中心城区最大保障房基地,逸仙小区完成全市首个整小区加梯项目,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持续优化。如今,虹口正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展示窗口,江湾镇街道也积极参与其中,古镇的旧貌与新颜交织成一幅绚烂多彩的图景,延续历史文脉,绘就新时代彩虹画卷。
2006年,江湾镇街道成立
2018年,位于江湾北部的彩虹湾绿地建成(徐荣耀 拍摄)
2021年,居民在江湾出会民俗活动中表演踩高跷(方忠麟 拍摄)
2021年12月,逸仙小区“整小区”加装电梯项目竣工,居民拿到启用钥匙(江湾镇街道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