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发布单位:
今天(3月17日),是留法勤工俭学启航104周年纪念日。从靠近公平路码头的滨江最佳观景点一眼望去,江面上有一个红色的浮筒,它见证了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从这里远航。毛泽东同志亲自送行,目送他们踏上了救亡图存、探索真理的革命之路。
北外滩,位于虹口区南部滨江区域,西至外白渡桥,东达秦皇岛路,岸线全长约2.5公里,面积约4平方公里。19世纪中叶以来, 这里借航运之利,得开埠之先, 成为了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发祥地和中西方文明交汇的重要门户。北外滩区域内的汇山码头,位于今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杨树浦路18号)附近;杨树浦码头位于秦皇岛路西侧、杨树浦路南端。两座码头毗邻,曾是留法勤工俭学的出发地。
图为汇山码头
1919年至1920年, 中国掀起了赴法勤工俭学热潮,湖南新民学会成为这场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之一,组织了大量湖南青年赴法。1919年3月17日上午,毛泽东作为新民学会主要领导者和湖南赴法勤工俭学组织者之一,到上海汇山码头为乘坐日本“因幡丸”邮轮赴法的新民学会学员送行;3月31日,毛泽东又到虹口汇山码头为另一批乘坐日本“贺茂丸”邮轮赴法的学生送行。1920年5月9日,毛泽东再次到杨树浦码头为搭乘法国“阿尔芒勃西号”轮船的赵世炎、熊锐等赴法勤工俭学青年送行。
图为1919年3月15日,寰球中国学生会在上海欢送第一批赴法勤工俭学生的合影,最后排右1为专程由京抵沪参加欢送的毛泽东
图为“因幡丸”号邮轮
从1919年3月到1920年12月间,全国先后有20批左右共计超过1700名中国青年从上海乘船到法国“勤于作工,俭以求学”,其中从今日虹口区境内的汇山码头、杨树浦码头及江面出发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有700人左右。这场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不仅开启了这些中国青年各自不平凡的人生,也开启了中国革命重要的进程,成为中共党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其中,来自天津的周恩来,湖南的蔡和森、李立三、李维汉、向警予,四川的赵世炎、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人,都在中共党史上留下了闪光的印记。
图为陈毅(左一)与同学在法国马赛合影
2021年3月17日,在“留法勤工俭学启航”102周年纪念日当天,“留法勤工俭学出发地纪念标识”揭幕仪式在北外滩滨江举行。这也是上海市首批设立的重要红色革命遗址、旧址统一纪念标识之一。百年前,青年们怀揣着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踏上了去往法国的旅程,追求真理,振兴中华。一个世纪,日月换新天。贫困积弱的旧中国,早已开启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如今,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各方面支持下,虹口区委、区政府正带领全区人民积极推进新一轮北外滩地区开发建设,全力打造“上海北外滩、浦江金三角”,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展示窗口!
图为位于北外滩滨江的留法勤工俭学出发地纪念标识
图为如今的北外滩